多乐游戏电脑版下载:中国碳纤维产业是怎么样才能做到全球第一的?

来源:多乐游戏电脑版下载    发布时间:2025-08-20 09:31:54
多乐体育:

  中国的钢铁、水泥、化肥、纺织、造船等传统产业都是全球第一,部分产业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一半。

  但是有一些人认为这些传统产业不重要,未来国家竞争的关键是高科技前沿产业。

  这个专题将着重介绍中国高科技前沿产业的发展状况,与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的对比和竞争前景。

  2024年中国碳纤维的产能达到15.0万吨,在全球碳纤维总产能中的占比达到48.6%。

  中国碳纤维的产能远超于世界其他几个国家:美国(5.23万吨)、日本(2.47万吨)、韩国(1.47万吨)以及欧洲国家(产能都不到1万吨)。

  2021年中国碳纤维产能首次超过美国和日本达到全球第一,2024年中国碳纤维产能在全球的占比接近50%。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高达90% 以上的无机高分子纤维,由聚丙烯腈(或沥青、粘胶)等有机母体纤维采用高温分解法制成。

  碳纤维可制成碳纤维织物和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与树脂、陶瓷等材料结合可形成碳纤维复合材料,最后由各种成型工艺得到下游应用需要的最终产品。

  碳纤维具备优秀能力的力学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是钢的7~9倍,具有最高比强度和最高比模量,但比重不到钢的1/4。

  碳纤维耐腐蚀、耐高温、耐摩擦、抗疲劳、导电及导热性能高,大范围的使用在航空航天、能源装备和工程机械等产业,是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材料。

  碳纤维最早在美国诞生,1892年爱迪生取得了碳纤维长丝制备发明专利,这是碳纤维的第一次商业化应用。

  1959年日本大阪工业以聚丙烯腈为原料成功制备出碳纤维,使得碳纤维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奠定了现代碳纤维工业的技术基础。

  日本东丽公司是全球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代表,日本东丽在1971年实现了碳纤维的工业化生产,是全球碳纤维产业的先驱。

  日本东丽至今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碳纤维生产企业,东丽碳纤维产品的分类标准如T300、T700、T1000、M50J等至今仍然是全球碳纤维产业的参照。

  碳纤维最早用来制造钓鱼竿和高尔夫球杆等体育用品,80年代开始慢慢地用于航天航空产业。

  在21世纪,碳纤维的最大应用领域是风力发电机:碳纤维低密度和高拉伸强度的特性使其是制造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最佳材料。

  除此之外,碳纤维在别的工业领域也有广泛应用,例如能承受压力的容器、汽车、工程机械等。

  波音、空客为了减轻飞机的重量从70年代开始探索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到80年代波音 757、767和航天飞机开始使用东丽T300碳纤维。

  在21世纪开发的新机型中,波音787在机身和主要结构中碳纤维复合材料使用的比例超过50%,空客公司在A350 XWB 项目中碳纤维复合材料使用的比例达到53%。。

  2000年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从航空航天向别的工业领域扩展,碳纤维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成本进一步降低。

  新能源领域逐步成为碳纤维重要的应用领域,不论是风力发电机叶片的制造,还是光伏行业多晶硅和单晶硅生产中碳碳复材的使用。

  2007 年Zoltek与风力发电机制造商维斯塔斯合作,在风机叶片中使用碳纤维。2024年风机叶片使用的碳纤维高达4.4万吨,是碳纤维最大的使用领域。

  全球碳纤维的需求量在2008年达到3.84万吨,2020年增长到10.68万吨,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15.61万吨。

  中国虽然早在60年代就开始了碳纤维技术的研究,但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分缓慢,一直到90年代都未能解决碳纤维的量产问题。

  与此同时,以日本东丽为代表的海外碳纤维生产企业早已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中国碳纤维产业与海外领先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一直到2010年中国的碳纤维产量只有450吨,在全球碳纤维总产量中的占比不到1%。

  2000年后两院院士师昌绪大力提倡发展碳纤维产业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碳纤维技术在国家863、973计划中都是重点研发项目。

  2004年,吉林石化和长春工业大学成功突破了T300碳纤维及原丝的稳定生产关键技术,在吉林石化建成小丝束聚丙烯腈原丝中试装置。

  2005年4月,光威复材的CCF-1碳纤维(相当于T300)也通过了863计划验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05~2010年,国产T300 级碳纤维实现了全工艺流程的贯通并具备了量产能力,实现了千吨级T300级碳纤维的产业化。

  国产航空用T300级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达到东丽T300 的水平,中国碳纤维产业完成了第一个技术节点的追赶。

  中复神鹰是国内最大的碳纤维生产企业之一,中复神鹰碳纤维技术的突破过程是中国碳纤维工业技术发展的代表。

  中复神鹰2005年开始启动碳纤维项目,2008年建成了千吨碳纤维(相当于T300级)生产线年,中复神鹰突破了碳纤维干喷湿纺产业化技术并建成了我国首条千吨级碳纤维干喷湿纺生产线,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技术的突破。

  2017年和2019年,中复神鹰先后建成了T800级和T1000级碳纤维量产线,高端碳纤维产品的种类不断完善。

  2020 年中复神鹰西宁基地万吨碳纤维项目建成投产,这是中复神鹰发展的里程碑,此后公司产能进入快速扩张期。

  在中复神鹰不断突破碳纤维生产技术和建设扩大产能的同时,中国其它碳纤维生产企业如吉林化纤、上海石化、光威复材、中简科技等同样实现了技术突破并开始大规模建设产能。

  上海石化投资35亿元建设年产24000吨原丝,12000吨大丝束碳纤维项目;

  吉林化纤集团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完成20万吨原丝、6万吨碳纤维及1万吨复合材料的项目建设。

  随着技术的突破,中国碳纤维工业产能开始迅速增加:2019-2023年是中国碳纤维产能扩张速度最快的时期,五年产能翻近五倍!

  2021年中国碳纤维产能就超过美国和日本达到全球第一,此后中国碳纤维产能逐步扩大,中国产能在全球的占比不断提高。

  2024年中国碳纤维的产能达到15.0万吨,在全球碳纤维总产能(30.9万吨)中的占比达到48.6%。

  从60年代到2020年整整六十年,中国碳纤维工业都只是跟随者,都只能仰视日本东丽、美国卓尔泰克、德国SGL集团等国际碳纤维巨头。

  在完成技术突破之后,中国碳纤维企业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在产能上完成了对国际碳纤维巨头的赶超。

  虽然中国的碳纤维企业在产品质量、性能、回收率、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等指标上与日本东丽等国际碳纤维巨头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这个差距不再是那种遥不可及的差距。

  2024年中国碳纤维产能是15.01万吨,中国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比例是48.6%。

  美国和日本以5.23万吨和2.47万吨产能分别位居全球第二和第三,占全球总产能的比例分别是16.9%和8.0%。

  墨西哥、韩国和匈牙利三国的碳纤维产能也在1万吨以上,除此之外其他几个国家的碳纤维产能都低于1万吨,包括所有欧洲国家。

  从绝对值来看,世界其他几个国家与中国在碳纤维产能上的差距基本都超过10万吨!

  2020年中国的碳纤维产能增长至3.62万吨,超过日本并且与美国基本持平。

  2020年以后才是中国碳纤维产业的高速发展时期,从2020年到2024年中国碳纤维产能增加了11.39万吨,远超过美国的1.5万吨。

  2024年全球最大的碳纤维生产企业是日本东丽,东丽(含卓尔泰克)的碳纤维总产能达到6.38万吨。

  中国碳纤维生产企业吉林化纤和中复神鹰分别位于全球第二和第三,产能分别是5.40万吨和2.85万吨。

  在全球前十位的碳纤维生产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了3个席位;在全球排名11~20位的碳纤维生产企业中,中国企业更是占据了7个席位。

  中国的碳纤维生产企业仍在快速扩张过程中,未来中国碳纤维企业的排名将更加靠前。

  从主要碳纤维产品规格来看,中国企业在碳纤维产品性能上已能媲美日本东丽。

  中国碳纤维企业已经实现了T300、T700、T800、T1000/1100、M35J等规格碳纤维的量产,补上了在产品品种类型上的短板。

  在中复神鹰量产的各种规格碳纤维产品中,国产碳纤维的性能基本都由于日本东丽同类产品。

  正是由于中国碳纤维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中国碳纤维的自给率才能逐步的提升,对进口的依赖程度才能不断下降。

  2015年中国国内使用的碳纤维自给率还不到15%,2020年自给率也只有37.7%。

  2022年国产碳纤维在本国市场的份额首次超过一半达到60.5%,到2024年碳纤维自给率进一步上升至80.5%。

  从绝对价格水平来看,2024年中国市场国内碳纤维的平均价格仅次于日本进口而高于其他几个国家进口的碳纤维。

  绝对价格水平的对比说明了中国碳纤维产品结构的完善,只有日本的高端碳纤维产品超过中国。

  中国碳纤维产业不仅完成了生产规模上的超越,也基本完成了产品结构上的超越。

  除此之外,中国碳纤维产业的发展使得碳纤维价格在国内需求大幅度增长时没再次出现持续上涨,显著支持了下游产业的发展。

  当然,中国碳纤维产业在部分产品性能、生产经营指标上与发达国家的领先企业任旧存在一些差距,这是我们一定要承认的客观事实。

  东丽公司最早将碳纤维商业化,东丽的产品分类标准至今仍然是全球碳纤维行业的参照。

  东丽公司之所以能够长期引领全球碳纤维产业的发展,技术先发优势和下游配套产业需求是主要的原因。

  日本企业最早开发了以聚丙烯腈为原料成功制备碳纤维的技术,这是碳纤维产业化的起点;

  来自航空航天工业的需求是八九十年代碳纤维最主要的用途,特别是航空工业的需求推动了碳纤维产业的发展。

  中国碳纤维产业在2010年前的落后,不单单是在碳纤维生产技术和产品研究开发上的落后,中国碳纤维下游产业的发展同样落后。

  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落后,导致中国碳纤维长期只有少量的军用需求,这种需求规模无法支持碳纤维产业大规模投资和研发。

  在供给方面:以中复神鹰、光威复材为代表的多家碳纤维生产企业都突破了生产技术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碳纤维的批量生产,并且成功开发出了下业需要的各种高性能碳纤维产品。

  在需求方面:2020年前后碳纤维产业最大的增量需求来自风力发电机叶片的制造,中国恰好是风力发电机最大的生产国。

  除此之外,以光伏产业、无人机、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民用需求和以隐身战斗机为代表的军用需求,中国都超过其他国家。

  中国碳纤维产业解决了供给和需求的问题,因此在2020年当然能够迅速发展起来。

  历史上日本东丽生产规模的扩张先后经历了年产百吨的生产线、年产千吨的生产线年后中国碳纤维企业建设的生产线直接是几千吨级起步,甚至不乏万吨级的生产基地。

  实际上全球碳纤维产能超过1万吨的企业都没有几家,中国企业建设万吨规模的生产线后一下子就超过大多数的外国企业。

  欧洲在风力发电、光伏、无人机等产业上无法和中国竞争,这些产业没有发展起来就无法带来对下游碳纤维产业的需求。

  欧洲的碳纤维产业只能依靠原有的优势产业如大型客机、高端机械产品的支撑,但是这些产业的支撑将越来越无力。

  拟每10股派66元,知名A股公司拿出7成净利润豪气分红!董事长半年获现金分红1.4亿元

  全球罕见!“身首离断”患者被救回 主刀医生:术毕两月整,已脱离呼吸机半月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俺不中了,《生万物》是线款用了就离不开的懒人神器,几块钱就能解放双手!